侯宝斋2014系列展
释·行—文祯非油画作品展
序言
画家文祯非自幼生长于青海,西部的苍凉荒寒、雄浑与大气,铸就了他油画中的主要氛围和面貌;在俄罗斯修得美术硕士,也接触了不少西方写实油画,但这些都没有束缚他自己的思想,完全去效仿西方的油画,而是始终坚持着中国人要画中国的油画,应该是中国人自己的油画这一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在画家文祯非的作品中,东方式的笔墨韵味与西方式的丰富色彩自然融合,在有效借鉴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逐步寻找到了自己全新的创作道路。 观其画作可以看出,文祯非先生把西方以现场写生为基础的写实油画与中国传统水墨技法非常巧妙的融汇在一起,使之在意象、虚实间自然的转换,给人一种未完全脱离具象却又不是写实的迷离感,给观者带入一个不一样的意境。同时,他还强调自身的情感表达,根据对现实的意象,用不同的心境去处理画面的色彩、造型与线条,而不是重现式地刻画出具体的实景,打破了固定的艺术图式,将自己独特的体验、意趣与描绘的物象相融汇,在充分观察、理解、记忆对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性的艺术创作。这正形成了其寓意于象,意象交融的独特绘画语系。 画家文祯非的作品,往往只是在自然中体验,用眼睛观察,例如在《释•系列》中,他的意象油画多数呈现的是大西北不动声色的苍茫和幽玄的意蕴、氛围,却并不对着具体景描摹记录,所谓画主观,画风景即画我心。祯非的画作中也有其特有的符号。《释•系列》部分作品借助中国画点苔、皴擦等传统技法呈现的点线纹理,祯非油画中的斑驳肌理正是他传达情感的意象符号。祯非的油画,虽以油彩为工具,表达的却是画家情思的敏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体悟。 细读祯非的画作,在其含蓄而又悠长的情感表达中,能够体会到他大雅而有深度的品格,也相信他在当代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格局中,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自己的艺术方向,把他的意象油画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 (责任编辑:侯宝斋网站管理员) |